当前速递!艺术 | 钢琴大师布赫宾德重返国家大剧院 权威演绎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  2023-05-10 10:28:35

5月9日晚,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重返北京国家大剧院舞台,奏响贝多芬的5部钢琴奏鸣曲,并将在未来的9天内用一共7场音乐会呈现贝多芬全套32首钢琴奏鸣曲,带来一次极具艺术震撼力的音乐“马拉松”。当天上午,布赫宾德在国家大剧院大师俱乐部出席媒体见面会,畅聊自己的贝多芬情怀与艺术人生。

9天7场贝多芬“马拉松”致敬“乐圣”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795年至1822年,几乎贯穿了贝多芬的音乐生涯,堪称一部黑白琴键上的“贝多芬自传”。从早期对自己独特音乐个性的初步探索,到中期的热情、激烈、磅礴的色彩和对奏鸣曲表现力和套曲结构功能的拓展,再到晚期深刻的哲理性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在每一部钢琴奏鸣曲中,我们都能体悟到贝多芬在不同人生阶段艺术表达的流变与进步。


(资料图片)

而即将演奏全套“贝奏”的布赫宾德是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具洞察力的贝多芬作品演绎大师之一,他的演奏被誉为“教科书式”的典范。他不仅录制了超过100张贝多芬作品专辑,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全集和钢琴协奏曲全集,还在世界各地近60次上演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同时,他也是贝多芬的资深研究者,通过对贝多芬的书信、同时代的相关记载和报道以及乐谱手稿的研究,梳理着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生涯。他收藏了39个不同版本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乐谱,以实际行动完善并推广这部钢琴文献中的“新约圣经”。

首演当晚,这场音乐之旅的起点从贝多芬25岁创作的《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开始,但后续的演奏顺序并非按照创作年代排列,布赫宾德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设计,上半场的后两部奏鸣曲分别是G大调第10号与降E大调第13号“如幻想曲”,下半场则是与13号同调性的降E大调第四号与观众们最为熟悉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其他几部观众最为耳熟能详的“暴风雨”“告别”“热情”“悲怆”“黎明”等,也被布赫宾德巧妙排布在与它们具有关联的奏鸣曲中,而在5月17日,这场“马拉松”的尾声将是贝多芬晚期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

“钢琴巨匠”谈自己的“贝多芬人生”

5月9日上午,布赫宾德出席媒体见面会,分享了他对这次为中国观众呈现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期待,以及他在人生中不同阶段对贝多芬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布赫宾德与贝多芬的缘分始于他的童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比较小的公寓里,公寓里当时有一架钢琴,钢琴上摆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的后面的墙上就有一幅贝多芬的雕像。”布赫宾德5岁就考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他也是当时音乐学院最小的学生:“我去维也纳音乐学院后,开始逐渐接触一些作品,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这也是成为我之后录制或是演奏其他著名大师的作品的一个根基,在那里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布赫宾德对于贝多芬的理解也不断深入:“我第一次录制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大概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约阿希姆·凯泽,他和我的关系非常好,他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你需要重新录制一下这32首奏鸣曲,我说我不想录了,他说你应该再重复一遍,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因为现在的你更加自由了。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人们的视野往往是很狭窄的,而且也缺乏做事的灵活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逐渐抛弃了这些缺点,转而不断成熟。车尔尼对贝多芬的研究对我影响很大,他写了一本书,其中对贝多芬的各种的作品,甚至每个乐章都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讲述,包括他的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等等。在‘锤子键奏鸣曲’中,车尔尼写到他在演奏贝多芬作品的时候,一开始会需要注重原来的标记,但是在演绎7到8次的时候,可能就会不断改变他的节奏和表情。贝多芬在当时是少有的作曲家,既要求拍子准、节奏准,又对表情有单独的提示,同时他也给钢琴演奏家一定的自由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谈到9天内演绎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壮举,布赫宾德表示:“对我来说,无论这一系列音乐会是在一周内完成还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它都是一个挑战,因为要完成一次出色的演出它就是一个挑战。而且我认为听众不仅应该熟悉和欣赏那些非常著名的家喻户晓的贝多芬的作品,他们也应该去聆听贝多芬所有的奏鸣曲,这将会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探索之旅。而且这套奏鸣曲也伴随着贝多芬一生,这是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作品。从中听众可以体会到贝多芬一生的情感的变化和其中所蕴含的情绪,比如他是生气的,还是悲伤或喜悦的。”

(本文图片由牛小北摄影)

标签:

猜你喜欢